世界那么大 | 在密院有一种经历,叫云南支教
这是一个由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学生公益服务团队。十三年来,四百余名同学以大学生志愿者的名义来到云南,默默无闻地接力扶贫,服务近二十所中小学,惠及学生十余万。他们,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觅源青志队”的云南支教团团队。今年,他们再次远赴祖国西南的彩云之巅,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帮助与温暖。
第十三届云南支教团由来自交大密西根学院各年级共45位同学组成,在2018年12月中旬前往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的三河初级中学,矿厂小学,红河州绿春县绿春一中和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周边小学,开展为期二十多天的支教活动。支教团共分为四大组,又细分为八小组,每个小队与当地的学校对接,针对每个学校不同的情况与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支教活动。
支教团成员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也开展了课后辅导、校园运动会、特色课程等特色活动,帮助当地的同学们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拓展他们的视野。支教团的团员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走访附近村落及同学家庭,深入了解当地的教育发展状况,并利用自身资源给当地学校提供利索能及的帮助。从为期三周的支教活动中,支教团员切身体会到当地的生活环境与民俗民风,融入当地的学校生活。这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是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回馈的机会。
支教感悟洱源组的支教老师帮助回答问题的同学
洱源组的支教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
洱源组支教老师参与学生集体合唱活动
在支教的日子里,作为学生的我们在这里也如愿体会到了老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为简陋的教学环境感到酸,为学生们英语的进步感到甜,为每日辗转不同校区的颠簸感到苦,为在高原上打篮球气喘吁吁技不如人而感到辣。一个月里的酸甜苦辣,已经成为我们生活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一部分。短短的二十余日,我们已经在这偏僻的土地上,在这小小的学校之中,注入了我们的温情与热血。从来都不敢相信,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我们竟然已经无法割舍那片土地,那些人儿。
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如果学生的“火苗”点亮,他才有信念跑过六年中学的寒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在循规蹈矩的教学中“加点料”,不只局限于英语教学之中,我们的孩子将在长远的维度上收益。敬那些在彩云之南的星光。
——洱源支教组
矿厂组支教老师与二年级同学们在一起
三年级同学们的最后一课
支教老师教小学孩子们折纸青蛙
课间支教老师们在批改作业
我发现,他们很喜欢做新的题目,喜欢围着你叫“老师老师”;他们喜欢画画,喜欢做很多小礼物在下课悄悄送给你;他们喜欢唱歌,喜欢在放学前的最后几分钟里和你一起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喜欢读课文,喜欢扯着嗓子拖着音调把课文读得很长很长;他们喜欢回答问题,喜欢你在课堂上单独叫出他的名字然后夸赞他“很棒”;他们喜欢上黑板写字,喜欢握着粉笔一笔一划比赛谁写得更加漂亮;他们喜欢拍照,喜欢争着抢着出现在你的镜头里露出大大的笑容。他们会因为你长得高而惊叹,会因为你的简笔画而赞叹;他们会对我们的家乡上海充满好奇,会对这个小村庄小县城之外的大千世界充满憧憬。
在这里的20天,孩子和大山教会我们的要远比我们教会他们的多得多。他们教会我们简单,教会我们满足,教会我们原谅,教会我们分享,教会我们感恩,教会我们真诚地爱与表达,教会我们很多遗忘的美好。
——矿厂支教组
绿春组支教老师和同学们课间打篮球
绿春一中的孩子们
绿春一中孩子们送别支教老师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一曲《广陵散》绝响,弦断石弓,玉山倾倒。幸运的是,风度犹存。我们将这风度带入绿春,让孩子们体会到一千年前的中国士族,在走投无路时爆发出的璀璨的精神宇宙。古人对人格的崇拜、对自由的追求,引发了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也必将激起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渴望。课堂上,我们讨论了司马家族的血肉相残、南北朝时的烽火狼烟、魏晋名士的谈玄析理。大山之外,是一片更大的世界;历史,则是比之更加广袤的大世界。我能感觉到,孩子们也正逐渐的沉浸在他们面前展开的这片世界之中。莫大的鼓励!
不再有“举杯浇愁”的无奈,不再有“玉山将崩”的悲戚,不再有“临书恨恨”的遗憾。现在的中国已大不相同,“万里风沙知己尽”已经变成了“天涯若比邻”。我由衷地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外面的世界有他们从未感受过的精彩。而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无论未来走到哪里,都将会被认真的关爱。
——绿春支教组
支教团在三河初级中学
支教老师上吉他特色课
支教老师与孩子们离别合影
志愿服务,在我看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一方面,我能够“赋予时光以意义”,用我的时间去为他人、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时光馈赠我以成长”,我既能够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结识更多的朋友,更能比阅读更加切实地体验N种不同的人生,拓展自身看待世界的角度,赋予生命以厚度。
20 多天的短期支教,并不能使当地育现状产生多大的改观,但我,在孩子们的眼中,着实看到了,对未来与外面的世界憧憬向往的光芒。我相信,理想与远方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已然生根发芽。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我期待那火光绽放,耀眼夺目的那一刻。
——三河支教组